English

立足现实 面向未来

1999-01-13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朱振国 杨荣 山西教育报记者 张启航 张碧原 我有话说

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育事业必须优先发展。发展教育事业要充分考虑地方性。这是山西省教委主任曹福成同志在谈到教育如何面向21世纪时讲的一番话。

山西是我国中西部地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但近年来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却备受关注,一些典型和经验得到国家教育部甚至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走在了中西部地区的前列。到1998年,全省实现“普九”的县(市、区)累计有97个,人口覆盖率达到87.25%,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1997年全省118个县(市、区)的扫盲工作通过了国家抽查验收,成为全国第11个,中西部地区第1个达到现阶段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标准的省份。目前,全省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分别占到高中阶段学生数的59%和58%,中等教育结构基本趋于合理。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的高校“四重工程”建设,使全省高校的办学条件、办学效益、办学水平明显提高。农村每年组织120万人次以上的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使90%以上的农村家庭主要劳动力获得了一门或几门的脱贫致富本领。曹福成说,这些成绩的取得,最主要的原因有两条:一是省委、省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重视,舍得在教育上投入,把教育发展、科技进步、基础设施建设当作振兴山西经济的“鼎立三足”;二是制定和实施了一个符合山西省情的,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教育发展战略。

曹福成认为,教育有其特殊性,办教育必须遵循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在制定和实施教育发展战略时,要坚持立足当前、面向未来的原则,既充分考虑现实的可能性、必要性,又要着眼未来,具有超前性和预见性,综合自然、人口、历史、经济、文化等种种因素来选择适当的教育发展模式。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之下,1994年,山西决定到本世纪末实施“十大教育工程”,即“两基”工程、教育扶贫工程、职教发展工程、高校“四重”工程、成人岗位培训工程、教育综合改革工程、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工程、师资培训工程、教师安居工程、德育工程。曹福成讲,这“十大教育工程”,虽然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但我们不是平均使用力量,每一项工程都力求体现出山西的特色,形成自己的教育发展模式。在“十大教育工程”中,除了高校“四重”工程,都包括农村教育的内容,都把农村教育作为重点和难点,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树立为当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1996年李岚清副总理视察了山西圪叉咀、前元庄、大陵庄、理家庄等“一村办好一校”,“一校带富一村”的典型后十分赞赏,并指示原国家教委在该省举办了“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干部现场培训班”。

曹福成认为,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一方面要认识和解决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另一方面要认识和解决好局部与全局、教育内部与教育外部的关系,不能“就教育论教育”。

面向21世纪,山西教育如何进一步发展,曹福成讲,根据山西的省情和未来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关键要抓好这样几个战略性转变:在教育发展目标上,继续坚持“两基”为重中之重不动摇,始终以农村教育为大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积极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进一步处理好普及和提高、重点和一般的关系;在区域布局上,仍坚持分类要求、分步推进的方针,处理好经济发达地区与中心城市、经济中等发达地区与县城、贫困地区与山区三类不同区域教育发展的关系;在教育体制上,要实现由体制转轨向制度创新的转变;在教育发展方式上,要实现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从以学科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